溪流潺潺,村道整洁,周围田野映着白墙绿树,古朴苍翠的百年滇朴树下阳光斑驳,如今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黄土坡村处处透着洁净、美丽,让外村人惊叹,让全村人自豪。
“过去村里的环境很糟糕,垃圾满地,污水横流,臭味老远就能闻到。”黄土坡村党总支书记马超前说,这里曾经是一个集贫困、民族、山区为一体的贫困村,经济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村庄脏、乱、差现象突出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,幸福指数偏低。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入,黄土坡村委会在各级帮扶单位及驻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路边的柴草堆、粪堆、垃圾堆早已不见,“晴天灰、雨天泥”的路面被平整的水泥路替代,村里建起了公厕、垃圾房、污水处理设施,房前屋后绿树成荫。村规民约、讲文明树新风的墙体彩绘随处可见。
从2017年开始,黄土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暨“七改三清”工作,全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。为了规范和强化村民自治,村里实行每日清扫与定期大扫除相结合、分片包干与门前三包责任制相结合的长效责任机制。村里还选出3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,担任党员义务监督员,不定时对全村环境卫生督促检查。2018年6月,黄土坡村委会获评昆明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。
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得才家,小院坝收拾得整洁有序,客厅的白墙上挂着风景画,地板砖一尘不染。“以前住着快要倒塌的老房子,四面墙都是黑的,院子里还堆着牛粪,家里又脏又臭。”在政府的帮扶下,马得才建起了新房,现在已养成每天收拾打扫的习惯。
“村里环境好了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也提高了,现在大家都养成了搞卫生的习惯,家家户户种花种树,村子变得更美了。”马超前说。
村里的环境变美的同时,一股股文明新风在村里吹起。“好儿媳”马存芬6年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婆婆,被列为“孝老敬亲典范”;企业家金正华致富不忘家乡人,带头出资为村里铺路架桥、扶老助残,被列为“社会责任担当典范”;企业家王继成多年来助老扶贫、助人为乐,被列为“奉献爱心帮扶典范”……
黄土坡村积极发挥“乡贤”的示范引领作用,挖掘村里的“乡贤”故事,让身边人感动身边人,让村民深入领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。如今,村里邻里纠纷、家庭矛盾也少了,孝亲敬老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。
乡村优美、日子和美,黄土坡村通过构建“共建、共享、共治”新格局,改善人居环境、树立先进典型、丰富村民文化活动,奏出一曲幸福和谐的奏鸣曲。
文案丨来源筑泓/网络(侵删)
图片丨来源筑泓/网络(侵删)
- 上一篇:楚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
- 下一篇:曲靖市富源县老厂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